最新目录

糖苷生物碱的药理学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来源: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糖苷生物碱是一类存在于生物体内的含氮化合物,主要存在于茄科和百合科植物当中,有类似碱的性质,能和酸结合成盐。糖苷生物碱属于抗营养因子中的一种,对动物的肠道健康有很

糖苷生物碱是一类存在于生物体内的含氮化合物,主要存在于茄科和百合科植物当中,有类似碱的性质,能和酸结合成盐。糖苷生物碱属于抗营养因子中的一种,对动物的肠道健康有很强的破坏作用,并且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它是一类在茄科植物中常见的毒素,对多个组织、器官具有毒性,能够破坏生物膜,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

尽管糖苷生物碱对人和动物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但其较强的生理作用和药理活性又决定了其具有开发利用的潜在价值。目前研究最多的是茄科茄属植物中的糖苷生物碱,如马铃薯中的茄碱(α-solanine)和卡茄碱(α-chaconine)、番茄中的番茄碱(tomatine)、龙葵中的龙葵碱和澳洲茄碱。该文将对糖苷生物碱的分类、理化性质、药用价值进行介绍。

1 糖苷生物碱的分类

糖苷生物碱的种类很多,结构复杂。糖苷生物碱的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亲水的糖链和疏水的甾体骨架(苷元)。甾体骨架(苷元)是一个非极性的甾体单元(环戊烷多氢菲)连接一个含氮原子的杂环结构。糖链连接于甾体骨架(苷元)的“3-”位,通常由3~4个糖残基组成。

糖苷生物碱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的种类:α-茄碱、α-卡茄碱、番茄碱、龙葵碱、澳洲茄碱、次勒帕茄碱Ⅰ、次勒帕茄碱Ⅱ、勒帕茄碱Ⅰ、勒帕茄碱Ⅱ、α-澳洲茄碱、α-边缘茄碱、α-千年不烂心碱、β-千年不烂心碱、异红介黎芦碱、蜀羊泉碱、垂茄碱。其中,α-茄碱、α-卡茄碱、番茄碱含量较高,存在较广。

2 糖苷生物碱的理化性质

2.1 水溶性

糖苷生物碱能够溶于水,马铃薯片或者丝,在凉水中浸泡30 mim以上,可去除部分残存的糖苷生物碱[2]。

2.2 弱碱性

糖苷生物碱本身具有弱碱性的性质,醋酸能使其分解,与醋酸能够发生反应。在烹饪马铃薯时加入适量米醋,由于糖苷生物碱具有碱性,在酸的作用下能够发生反应,能够降低马铃薯的毒性。

2.3 热稳定性

糖苷生物碱高温不易分解,不容易被高温、烘烤、干燥和煎炸等加工处理破坏。但长时间高热、煮透亦能解毒。

此外,糖苷生物碱还具有腐蚀性、溶血性,并对运动中枢及呼吸中枢有麻痹作用。

3 糖苷生物碱的药理学及临床应用

3.1 抗癌

3.1.1 前列腺癌:α-茄碱能够抑制癌细胞,诱导癌细胞凋亡,加速癌细胞死亡。李志雄[3]的研究表明α-茄碱对前列腺癌LNcaP及Dul45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线粒体途径使细胞凋亡,并使其停滞在S期。α-茄碱可以通过抑制PC-3细胞增殖、诱导凋亡、活化PC-3细胞中IкBα蛋白以及抑制Bcl-2蛋白表达等机制发挥抗前列腺癌作用[4]。

3.1.2 肺癌:黄东彬[5]用龙葵合剂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组以鲜龙葵果为主,利用其主要成分龙葵碱,辅以甘草、党参、法夏、白术、淮山药、茯苓、谷芽、陈皮,治疗周期均为21 d。结果表明,龙葵合剂在增强免疫力的基础上控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在最小的副作用前提下达到抗癌的疗效,以致实现“带瘤生存”的目的,为临床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陈来[6]利用中药龙葵提取物澳洲茄碱研究其对肺癌细胞的抑制效果及其可能的机制,发现澳洲茄碱能使肺癌细胞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其机制主要是通过诱发细胞的凋亡。

3.1.3 肝癌:Son报道龙葵碱能够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胸腺癌细胞 MCF-7 凋亡[7]。 用龙葵素诱导HepG2细胞,并观察了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表明,龙葵碱对HepG2人肝癌细胞比较敏感,能够诱导HepG2细胞凋亡,并将HepG2细胞阻滞在S期,影响肿瘤细胞 DNA 合成[8]。

3.1.4 膀胱癌:浅表性膀胱癌的术后复发率较高。张绍磊[9]以在膀胱内灌注加龙葵(含龙葵碱)等中药的方法来预防膀胱癌的复发,对早期浅表性肿瘤效果显著,为预防膀胱癌手术之后的复发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3.1.5 鼻咽癌:中医上利用龙葵来进行配药治疗癌症。在华南地区治疗鼻咽癌采用中药的治疗方法较普遍,配方中以龙葵为主,再辅以其他中药,能够解毒、清热、排脓、消肿、止血、凉血。

3.1.6 对黑色素瘤细胞的抑制作用:陈来[10]研究澳洲茄碱(主要存在于龙葵果中)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结果表明,澳洲茄碱能明显抑制黑色素瘤B16癌细胞的生长,并能显著激活p53通路,这很可能是导致黑色素瘤细胞死亡的主要原因。

3.2 抗真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

文章来源:《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网址: http://www.zgylxydlxzz.cn/qikandaodu/2021/0113/484.html



上一篇:渔用中草药的药理学与毒理学探讨
下一篇:同期发情剂四烯雌酮的应用进展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投稿 |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编辑部|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版面费 |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论文发表 |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